行者发布GPS智能码表“峰”,售价997元,全面升级软硬件生态
- Cassie Lyu

- 2017年8月18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2017年8月17日,国内领先的自行车智能硬件与软件品牌行者(XOSS)在其上海杨浦总部召开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全新品牌视觉识别系统(VI)及多款硬件产品。其中,GPS智能码表“峰”成为本次发布会的核心亮点,标志着行者在软硬件整合与国际化战略上的进一步推进。

三年发展:从工具到平台的跃迁
发布会上,行者CEO 蒋旻宸回顾了品牌三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展示了一组关键数据:
用户累计骑行总里程超过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约15,000圈;
注册用户超过600万,注册俱乐部超过10万个;
用户记录轨迹超过2,000万条,制作路书超过100万,使用次数超过2,000万次;
服务范围覆盖全国,并逐步拓展至海外市场。

蒋旻宸表示,行者已从单一工具型产品发展为集软件、硬件、大数据与云服务于一体的多维平台,并透露行者APP 3.0版本将于今年11月正式发布。
品牌升级:全新视觉识别系统(CIS)
行者设计总监荷西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品牌LOGO的演变过程,并正式发布了全新视觉识别系统。新标识以“行”字拼音首字母“X”为核心元素,融合“箭头”与“十字路口”的概念,象征探索与选择,寓意“虽千万里,吾往矣”。
新品牌名“XOSS”源自英文“CROSS”, 恰好与骑行过程中的前进穿越不谋而合,同时也是“Extreme Outdoor Sports System”的缩写,体现了行者未来进军国际市场的战略意图与对专业骑行体验的持续追求。
蒋旻宸在现场表示,行者未来可能在美国设立海外总部,并探索以APP为载体进入国际市场的可能性。
智能骑行伴侣“鳍”PRO版:性能全面升级
行者在发布会上同步推出了智能骑行伴侣“鳍”的专业版。该产品最初于2016年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上正式对外发布,相比于传统踏频器,“鳍”增加了更多传感器,并使用行者全球独家算法,可以采集及计算十几项数据;在配合行者APP使用时可进行功率估算,与主流功率计相比,误差保持在10%以内。

PRO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三项关键升级:
支持 ANT+ 双模连接,兼容更多外设;
优化功耗管理,提升续航能力;
采用新一代高精度传感器,提升数据稳定性与准确性。
专业版“鳍”售价为197元,体现了行者在硬件研发上的持续投入与技术积累。
重磅发布:GPS智能码表“峰”
作为本场发布会的最重磅产品,行者已经为“峰”进行了长时间的预热。无论是一系列以山峰为主题的概念海报,还是声势颇大的早鸟预订活动,都已经吊足了用户胃口。发布会现场,蒋旻宸通过一个视频揭开了“峰”神秘的面纱——一款功能强大的GPS智能码表。行者将“峰”定位为“一款适合专业骑行爱好者的GPS码表”。

设计理念
工业设计由曾任职于Frog Design的徐步菡主导,强调“峰”的棱角与势能。产品正面的棱角传递力量感,前段的尖角象征方向引导,背部线条与按键布局则经过多轮测试,确保操作舒适与人机交互体验。



核心功能
双星定位系统:结合行者独家算法与精选硬件,实现快速、精准、稳定的GPS定位;

2.7寸电子墨水屏:具备高分辨率与强光下清晰显示能力,同时优化功耗,提升续航;

全球离线地图与路书库:内置130万+路书,支持路线导航与海拔分析,功能领先同类产品;

Fusion双模混连技术:支持蓝牙与ANT+设备同时连接,兼容心率带、踏频器、电子变速等多种外设;


自定义数据界面:最多支持9项数据同时显示,用户可自由配置首页显示内容;

超长续航与边充边录:GPS连续记录时间达37小时,待机超过3个月,支持骑行中充电,提升机动性;

APP深度联动:支持记录同步、固件升级、地图导入等功能,与行者APP形成完整生态闭环。

整体来说,无论是定位精度、屏幕效果、数据显示,还是外设、功耗、软件,“峰”都已经具备与主流高端码表相媲美的能力。再看价格方面,“峰”也诚意十足,售价仅997元,几乎只是中端码表的一半。



战略展望:软硬件融合,迈向国际化
“峰”的发布不仅是行者硬件技术的集中体现,更是其整体战略升级的标志。从“鳍”到“峰”,行者逐步构建起软硬件一体化平台,结合大数据与云服务,拓展骑行运动的应用边界。
正如蒋旻宸所言:“我们希望让这个行业变得更好。”行者正在以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为核心,推动中国骑行科技品牌走向全球。
现场我们简单试用,最直接的感受是反应比较灵敏,显示异常清晰,不过一切都要等我们实际使用后才能得出结论,总体来说行者本次发布的产品还是诚意满满,也让我们期待行者3.0的发布。



图片来源:骑乐网、陈主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