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MENU

走进建大工厂(上)- 外胎是如何制成的

  • 作家相片: Cassie Lyu
    Cassie Lyu
  • 2017年9月2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走进建大工厂
走进建大工厂

建大是世界上最大的轮胎制造厂之一,生产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轮胎,只要是轮胎,几乎就没建大不做的。建大的工厂位于台湾彰化县元林乡,从1962年开始就没变动过厂址。如今共有一千多名员工,11个厂区,其中两个在台湾。

 

走进建大工厂-橡胶的初始形态
走进建大工厂-橡胶的初始形态

橡胶的初始形态,看起来有点像切糕。

 

走进建大工厂-二氧化硅
走进建大工厂-二氧化硅

加入二氧化硅混合后会使原料橡胶性质发生变化。当添加二氧化硅之后其强度最高可提高40倍,屈服点模量可提高10倍左右,伸长率、蠕变性能也能得到十分显著的改善。

 

ree

他们有时使用多个混合步骤,在第二次混合中加入更多的二氧化硅,最终得到正确的硬度。

 

ree

橡胶经过加热和融化后,在这个巨大的机器里重复折叠和扭转

 

ree

最终结果就是得到了许多巨大的橡胶片,经过裁剪后将送到下一阶段

 

ree

这些机器负责生产钢丝胎的胎边,金属丝由右侧进入,从左边出来时已经覆盖了一层橡胶

 

ree

然后将线弯曲成圆形,切割并粘合以保持其形状。图中一名工作人员正将其从机器中拉出

 

ree

 

然后将粘成一圈的钢丝胎线移至该测试站检查周长。一旦通过检查,将被送到轮胎上层车站。

 

ree

一部分橡胶被移动到积压机器制成胎面层。橡胶经过折叠折叠,根据需要的分层以产生单一或双重密度的橡胶化合物,然后挤压成预期轮胎所需的基本轮廓。

 

ree

在通过冷却流程之后,胎面层在层之间用粗布卷起以防止粘着。

 

ree

在车间的其他地方,他们正在用橡胶覆盖底层织物。根据底层织物密度不同(30tpi,60tpi,120tpi等),使用不同的橡胶化合物来确保织物饱和。

 

ree

这个机器能根据定制的切割角度将橡胶切割成特定的尺寸,然后由工人卷起橡胶送到下一阶段

 

ree

将轮胎的不同部分依次放进机器中,这个机器便会开始运作,此时已经可见明显成型

 

ree

根据建大要求,工厂生产过程视频不允公开。在机器的模压成型之下,不同部分的橡胶层合成到了一起,形成扁平的胎面。

 

ree

各分层清晰可见。


ree

首先将其拉伸并放在模具上

 

ree

然后将其放置在烘箱中并加压到模具以产生胎面花纹。热也可以固化,改变橡胶的特性,将其变成最终所需的硬度,并将所有的层融合在一起。

 

ree

每一个轮胎都被手工放置在模具中,手动取下,检查是否有明显的缺陷。然后将它们捆绑并发送到另一条流水线进行质检

 

ree

完成生产工序后,会检查每个轮胎的尺寸和重量平衡。完成质检后的大量轮胎被堆叠在库房等待最后一步的包装就能出厂了,会根据轮胎是销往消费者或者工厂进行不同的包装。

 

可能有的车友并没有用过建大的外胎(比如我,我是真没用过建大的内胎,平时玩的都是比较高端的产品),但是99%的车友肯定用过建大的内胎!请继续关注下部分,看看建大是如何制造的。

 

责任编辑:岛野肠粉

 

留言


bottom of page